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元描述: 本文深入解析了中国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分析了五大专项行动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保障措施,并结合案例和数据,探讨了金融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引言: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金融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工具,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以金融之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将深入解读《通知》的内容,探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五大专项行动,并结合相关案例和数据,分析金融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五大专项行动:精准发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通知》明确了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五大专项行动,分别是: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和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专项行动。
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旨在通过强化信贷支持、创新融资模式、深化种业金融服务,促进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
- 拓展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场景: 满足农业生产主体和农资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促进粮食产能提升。例如,针对生猪、奶类、牛羊肉生产和“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 加大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金融支持: 围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融资模式创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例如,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工作,支持农垦奶源基地、都市设施农业等设施农业建设。
- 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种业基地、种业阵型企业清单共享和融资监测机制,创新植物新品种权、种子种畜禽等担保方式,推出一批针对性强、惠及面广的信贷产品。例如,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再融资,开展投资并购和兼并重组,助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
- “农业信贷直通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农业信贷直通车”服务,将金融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截至2022年底,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发放“农业信贷直通车”贷款超过2.5万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主体融资难题。
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促进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
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旨在继续落实对重点帮扶县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研究谋划过渡期结束后的常态化金融扶贫机制,促进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
具体措施包括:
- 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和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 继续落实对重点帮扶县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例如,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积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 优化金融联农带农举措: 引导农村企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就业,促进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例如,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质量监测和续贷展期管理,研究谋划过渡期结束后的常态化金融扶贫机制。
- 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金融机构要扛牢定点帮扶政治责任,立足帮扶地区优势特点和短板弱项,多形式开展消费帮扶、产业帮扶、人才帮扶等,优化帮扶资金管理,做好落地实效跟踪,促进结对关系更加紧密。
案例分析:
- “金融扶贫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金融扶贫贷”,专门针对脱贫人口和贫困地区提供低利率、长周期、无抵押的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底,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超过1.5万亿元,有效帮助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
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旨在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助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
-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例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融资模式,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 助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业务,用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拓宽生物活体、养殖设施等抵质押物范围,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
- 助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在县域商业“领跑县”积极对接“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新建改建项目的融资需求,支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
- 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积极推广线上审批,支持金融机构推广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鼓励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广“整村授信”等主动授信、批量授信业务模式,加大高素质农民信贷支持,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
案例分析:
- “产权抵押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产权抵押贷款”,允许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有效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旨在通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金融保障,支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具体措施包括:
-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 主动对接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时响应信贷需求。聚焦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开发人居环境贷款产品,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合格主体实施。
- 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金融保障: 鼓励金融机构在项目规划期主动提供融资方案,创新政银企村民合作方式,更好支持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电网巩固提升、乡村道路、燃气下乡、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智慧村庄、乡村民宿、农村养老等重大项目建设。
- 支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引导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工具,拓宽市政公用设施延伸、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等新型城镇化领域的资金来源。
案例分析:
- “乡村振兴专项贷款”: 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乡村振兴专项贷款”,专门针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有效推动了乡村建设步伐。
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模式,促进金融服务与弘扬和培育良好家风乡风融合,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健全乡村振兴领域数字一体化平台,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
- 金融赋能乡村文明善治: 持续创新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模式,开展文旅知识产权、景区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盘活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支持村跑、村超、村晚等特色农村文体活动。
- 支持数字乡村建设: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领域数字一体化平台,实现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整合,集成支付业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功能,打造金融“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应用场景。
- 强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反假人民币宣传等活动。持续拓展数字支付场景,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乡村下沉。
案例分析:
- “金融+乡村振兴”: 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金融+乡村振兴”模式,利用金融的力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与村集体合作,建立“村级金融服务站”,为村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协同发力,促进金融服务落地
为了确保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通知》还提出了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
-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引导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乡村振兴。
- 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优化融资项目库对接服务,畅通“清单推送—精准对接—实时反馈—监测督导”的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链条,助推信贷政策精准落地。
- 优化金融服务机制: 大中型银行要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借助自身资金优势、科技优势,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下放产品创新权限,推出更多服务县域金融产品,在授信审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置等方面向县域支行倾斜。
- 做好宣传推广和监测评估工作: 及时总结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广,营造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浓厚氛围。
案例分析:
-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针对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乡村振兴与金融:双向赋能,共建美好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发展也需要乡村振兴的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
-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消费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民稳定增收,改善生活质量。
-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 拓展金融市场: 乡村振兴蕴藏着巨大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针对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促进金融科技应用: 乡村振兴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常见问题解答
Q1:金融机构如何有效识别乡村振兴项目的风险?
A1: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尽职调查,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同时,还要注重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等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风险变化情况。
Q2:如何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的问题?
A2: 金融机构可以积极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利用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下沉到农村地区。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升金融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Q3:如何更好地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A3: 金融机构可以开发更多针对农民的金融产品,例如创业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并积极推广“整村授信”等主动授信、批量授信业务模式,满足农民多样化金融需求。
Q4:如何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A4: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开发更多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要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金融科技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Q5:金融机构如何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A5: 金融机构可以与地方政府、科技企业等合作,共同建设乡村振兴领域数字一体化平台,整合涉农信息,提供金融“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应用场景,为乡村治理提供数字化支撑。
Q6:如何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
A6: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这些政策工具,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
结语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推进。金融机构要坚持“支农支小”的定位,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成绩。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金融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谱写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